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方向 >> 正文

商学院研究生招生学科及方向简介

2014年10月10日 15:36  点击:[]

商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及方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及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我院本学科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下设创新战略与技术产业政策、服务创新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工程4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团队现有学术骨干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科带头人有德国、法国等海外高访经历,或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近年来,在SCI、EI、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各类科研成果奖42项,其中省部级优秀成果10项,市厅级奖32项;主持国家级5项,省部级、市厅级及横向课题项目70余项。

多年来,依托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设有 “现代服务业高级管理人才综合实验实训中心”、“管理信息实验室”、“物流规划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研究生专用实验室”等。已形成方向明确、前景宽广和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01创新战略与技术产业政策

本研究方向以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计量经济等管理研究工具和方法,重点研究产业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FDI及其溢出效应、能源生态效益、产业集聚等及其政策优化、创新创新体系、研发政策环境、企业创新能力、研发机制、研发管理、研发人才培育等。主要研究特色如下:

(1)长三角高端产业的发展研究。依托长三角背景,重点研究低端制造业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路径和政策。具体包括低端制造业的形成机制、低端制造业突破GVC的路径、建立国内NVC体系的思路、引导代工资源实现创新的路径和政策优化等。该研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全国富有先导性特色。

(2)区域和企业的创新体系研究。主要是依托长三角背景,围绕制造业企业,研究区域创新和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条件、创新资源的分布和引导、创新知识的传递机制、外部性效应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及其相应的政策优化等。该研究的特色已经初步形成。

(3)能源效率和生态环境与制造业企业的关系及技术政策研究。该研究重点针对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发展中所引发的能源利用问题和生态问题,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机制、路径和政策,该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特色也正在形成之中。

本学科带头人长期潜心于产业战略管理研究,以制造业发展为核心的企业、产业、区域战略管理研究初成体系,尤其是所提出的“低端制造”、“低端制造向产业链高端演化”和“粘性理论”等,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对于开展我国低端制造业转型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

团队曾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哲社规划基金课题和软科学项目4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合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省、市等各级优秀成果奖20余项。本学科团队的研究及其成果位居国内学术前沿。其中专著《低端制造业增长模式转型研究——基于苏州的实证分析》获省市级奖,学术论文多篇获省市精品应用奖和哲社奖;主持的国务院项目《中国低端制造业演化路径和区域产业政策调整研究》,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关键性政策制定的决策依据等。

02服务创新与运作管理

本研究方向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将现代服务管理系统理论、服务创新、服务需求管理、服务运作管理技术等应用于科学研究。研究领域涵盖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服务业理念创新、服务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社会组织创新和需求、用户创新,以及服务业战略规划、服务运作管理等等。主要研究特色在于:

(1)依托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研究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的区域服务业集约化发展模式创新,以及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中基于供应链集成优化发展战略、运作技术选择与管理、运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全球运作等。

(2)结合区域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可行性论证,研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的软技术创新活动,包括与改善民生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相关的软技术创新,针对传统服务业和狭义智力服务业的软技术创新,服务方法、服务途径、服务模式、服务产品等的创新,以及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战略、企业服务系统设计、服务运行管理与质量管理等。

(3)围绕公共服务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研究公共服务以满足公民需求为目的的软技术创新活动,重点是由非营利社会组织使用社会资源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创新,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运作战略、系统设计与实施、运作技术选择与管理、运作能力、运作计划等。

学科带头人对长三角特别是苏州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及其有关实现现代服务业资源整合、服务业集聚区集约化发展模式、区域现代服务业空间均衡布局等成果,具有理论上的开拓性,居学术前沿;出版专著《苏州物流:整合与发展》,完成的《苏州望亭国际物流园总体规划研究》等项目成果多被用于决策研究参考或直接应用,《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研究报告》获“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国内也属比较先进”评价,其主要成果以[苏府(2006)57号]文正式公布实施。《苏州物流:整合与发展》获苏州市优秀成果二等奖,《苏州望亭国际物流园总体规划研究》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研究报告》获全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二等奖;《苏州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现状及行业运行发展研究》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团队主要学术骨干工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EI检索13篇,ISTP检索3篇,ISSHP检索2篇,CSSCI论文15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项目30余项,获奖省部级、市厅级奖励10余项。学术研究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0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核心,综合应用数学模型、复杂网络、智能算法、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经济学等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解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以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服务绩效。研究内容包括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系统整合优化、区域物流系统布局优化与物流资源整合、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等。主要研究特色如下:

(1)应用不确定规划和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系统整体优化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混合智能算法,并应用算例进行实证或仿真检验与分析,以便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实施有效地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是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之一;

(2)从物流产业发展、区域物流资源整合以及物流发展与环境友好等视角,依托长三角经济区,综合应用物流系统规划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特性、区域物流资源优化布局、物流园区(中心)优化运行以及绿色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等,以便为政府的物流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服务支持,并为物流企业的健康运行提供实践指导,是本研究方向的第二个特色;

(3)针对物流企业配送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问题,考虑路网条件和各类资源约束,综合应用复杂网络和决策支持等优化理论与技术方法,构建物流配送系统优化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并应用算例进行实证或仿真检验与分析,以便为物流配送企业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是本研究方向的第三个特色。

目前学科带头人及团队成员已在上述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果在《管理科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经济科学》、《系统工程学报》等刊物相继发表,并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4部,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这说明该方向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充分认可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学术影响。

04金融工程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工程与计算技术等方法研究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金融工程理论和现实问题,创造性地研究标准和非标准复杂金融解决方案,并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研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1)围绕中国经济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在实际产出、就业率、实际利率、实际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与货币供应量、名义利率、名义汇率等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综合研究国际间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在人民币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通过对货币市场的实证研究,论证国债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收益率变动对资本市场风险收益关系的影响,本方向创造性地提出人民币混合基准收益曲线的构造和设计问题,在金融资产定价领域取得了大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强劲的理论支持。

(3)针对全球化背景下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国际间货币政策异变对中国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相关的影响,结合国内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和各国物价水平等变动的实际情况,从各国多边博弈的视角研究均衡汇率问题,为汇率产品定价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提供支持研究。

本方向学科带头人有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并提出了中国汇率制度安排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观点,在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部组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应急会议上引起国内专家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政府确定汇率升值线路的多边博弈模型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对策方案;特别是在其主持的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资产定价理论和方法问题研究》的成果中,率先提出了构建“人民币市场化混合基准收益曲线”的理论,对我国标准和非标准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国内具有原创和领先地位。


上一条:商学院学术型导师目录

下一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