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方向 >> 正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简介

2019年05月06日 09:31  点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一级硕士点,本学科点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服务创新与运作管理、物流规划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战略与技术产业政策、金融工程等;经多年累积,已形成了“供应链集成优化的区域物流和企业物流系统空间均衡布局及一体化规划与管理,以及基于模糊约定时间车辆路径问题数学模型及其改进型算法的路径优选方法”、“区域产业升级中低端制造向产业链高端演化、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和服务外包的战略管理,以及相关的计量经济建模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尤其是基于人民币市场化混合基准收益曲线的标准和非标准复杂金融解决与投资决策方案”、“互联网络环境下信息化系统结构、实时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实时图像检测、智能化异构控制网互联的技术开发与管理及其在企业生产与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等特色,并相应地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创新成果,且居国内学术前沿。

本学科点有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15人,已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近些年来,曾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7项;获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6项,市厅级科研优秀成果奖32项;并且,依托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设的“物流规划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现代服务业高级管理人才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已形成方向明确、前景宽广和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具体四个研究方向说明如下:

服务创新与运作管理

本研究方向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将现代服务管理系统理论、服务创新、服务需求管理、服务运作管理技术等应用于科学研究。研究领域涵盖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服务业理念创新、服务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社会组织创新和需求、用户创新,以及服务业战略规划、服务运作管理等等。主要研究特色在于:

(1)依托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研究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的区域服务业集约化发展模式创新,以及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中基于供应链集成优化发展战略、运作技术选择与管理、运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全球运作等。

(2)结合区域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可行性论证,研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的软技术创新活动,包括与改善民生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相关的软技术创新,针对传统服务业和狭义智力服务业的软技术创新,服务方法、服务途径、服务模式、服务产品等的创新,以及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战略、企业服务系统设计、服务运行管理与质量管理等。

(3)围绕公共服务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研究公共服务以满足公民需求为目的的软技术创新活动,重点是由非营利社会组织使用社会资源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创新,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运作战略、系统设计与实施、运作技术选择与管理、运作能力、运作计划等。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核心,综合应用数学模型、复杂网络、智能算法、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经济学等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解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以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服务绩效。研究内容包括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系统整合优化、区域物流系统布局优化与物流资源整合、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等。主要研究特色如下:

(1)应用不确定规划和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系统整体优化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混合智能算法,并应用算例进行实证或仿真检验与分析,以便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实施有效地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是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之一;

(2)从物流产业发展、区域物流资源整合以及物流发展与环境友好等视角,依托长三角经济区,综合应用物流系统规划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特性、区域物流资源优化布局、物流园区(中心)优化运行以及绿色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等,以便为政府的物流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服务支持,并为物流企业的健康运行提供实践指导,是本研究方向的第二个特色;

(3)针对物流企业配送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问题,考虑路网条件和各类资源约束,综合应用复杂网络和决策支持等优化理论与技术方法,构建物流配送系统优化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并应用算例进行实证或仿真检验与分析,以便为物流配送企业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是本研究方向的第三个特色。

创新战略与技术产业政策

本研究方向以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计量经济等管理研究工具和方法,重点研究产业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FDI及其溢出效应、能源生态效益、产业集聚等及其政策优化、创新体系、研发政策环境、企业创新能力、研发机制、研发管理、研发人才培育等。主要研究特色如下:

(1)长三角高端产业的发展研究。依托长三角背景,重点研究低端制造业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路径和政策。具体包括低端制造业的形成机制、低端制造业突破GVC的路径、建立国内NVC体系的思路、引导代工资源实现创新的路径和政策优化等。该研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全国富有先导性特色。

(2)区域和企业的创新体系研究。主要是依托长三角背景,围绕制造业企业,研究区域创新和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条件、创新资源的分布和引导、创新知识的传递机制、外部性效应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及其相应的政策优化等。该研究的特色已经初步形成。

(3)能源效率和生态环境与制造业企业的关系及技术政策研究。该研究重点针对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发展中所引发的能源利用问题和生态问题,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机制、路径和政策,该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特色也正在形成之中。

金融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工程与计算技术等方法研究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金融工程理论和现实问题,创造性地研究标准和非标准复杂金融解决方案,并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研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1)围绕中国经济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在实际产出、就业率、实际利率、实际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与货币供应量、名义利率、名义汇率等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综合研究国际间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在人民币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通过对货币市场的实证研究,论证国债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收益率变动对资本市场风险收益关系的影响,本方向创造性地提出人民币混合基准收益曲线的构造和设计问题,在金融资产定价领域取得了大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强劲的理论支持。

(3)针对全球化背景下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国际间货币政策异变对中国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相关的影响,结合国内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和各国物价水平等变动的实际情况,从各国多边博弈的视角研究均衡汇率问题,为汇率产品定价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提供支持研究。

本方向学科带头人及团队有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并提出了中国汇率制度安排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观点,在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部组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应急会议上引起国内专家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政府确定汇率升值线路的多边博弈模型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对策方案;特别是在其主持的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资产定价理论和方法问题研究》的成果中,率先提出了构建“人民币市场化混合基准收益曲线”的理论,对我国标准和非标准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国内具有原创和领先地位。


上一条:2019年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目录

下一条: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简介


打印】 【关闭